24小时咨询热线 | 400-070-8603

我国知识产权商业运营恰逢其时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我国知识产权商业运营恰逢其时

* 来源 : * 作者 : * 发表时间 : 2015-12-02 * 浏览 : 124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专利申请的第一大国,并且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在巨大专利存量的背景下,如果没有将这些专利转化为现金流,就会成为企业的负担。目前,无论是我国的产业规模还是企业竞争力,都已具备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实力,知识产权价值应该得到有效释放,我国的知识产权商业运营正恰逢其时。”日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公司)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在参加2015中国(深圳)知识产权商业运营峰会时,指出了我国专利运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连续多年位居全球专利申请量第一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然而,如果根据市场情况评估这些专利的价值,很多单件专利交易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凸显了我国部分企业专利“量”与“质”不同步的尴尬状况。目前,我国已完成了知识产权资产的初始积累,如何激活知识产权资产,让知识产权资产转化经济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的知识产权商业运营刚刚起步,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核心专利缺乏、规模资金投入有限、制度政策保障不够、市场环境治理不利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国知识产权商业运营的发展。未来,在为知识产权商业运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有关部门还要有所选择,考虑从关键技术、重点企业、核心产业入手,以点带面、以强到弱、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培育健康发展土壤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富,是构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基础。从数据上看,尽管国内企业获得了不少专利,也完成了专利的初始积累,但这些专利并没有最大化地发挥价值。也就是说,企业没有很好地通过产业化、商业化和资本化的方式让知识产权“变现”。

 

  一组数据能够直观显现国内专利价值的水平。2014年,联想公司花费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无线星球(Unwired Planet)公司的21项专利组合,并获得对方的专利组合授权,单项专利组合已超过数百万美元。

 

  “据我所知,如今美国的知识产权交易特别是专利交易,一年所涉及的金额达数万亿美元,一件专利甚至可以达到数百万美元。但我国的专利交易额度非常有限,每件专利的平均交易额度仅有2万元人民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吴汉东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根源是我国的科技创新力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某些技术领域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

 

  在宋柳平看来,从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上看,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原创性、基础性的发明创造却远远不够,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和全球交易的能力也不足。

 

  深圳市崇德广业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贾振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知识产权商业运营更多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待知识产权运营,让知识产权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知识产权商业运营首先应该根据企业的商业目标规划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方向和路径,在此基础上,以终为始,配置相应的知识产权资产,这样就实现了知识产权资产配置与运营的统一。

 

  “国内许多企业还没有养成使用知识产权要付费的习惯。如果没有养成这种习惯,就没有动力做交易。目前国内的知识产权商业运营更多的是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外部的资本支持,很少看到实业界、产业界的介入,而知识产权商业运营,必须依靠产业支持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宋柳平表示,推动国内知识产权商业运营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生存土壤,这个土壤就是创新主体刚性的法律保护需求。只有完善的法律保护环境才有可能让权利人真正从知识产权交易中获利,才能使知识产权的价值在市场上被广泛认可。

 

  理性对待“专利流氓”

 

  尽管关于“专利流氓”功与过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但当我们谈到知识产权运营时,“专利流氓”的存在就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问题。尽管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其他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运营发展脉络来看,“专利流氓”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何理性看待“专利流氓”,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的完善和成熟程度。事实上,“专利流氓”之所以在美国较为活跃,与美国多年的专利运营实践不无关系,这也为培育“专利流氓”提供了土壤,为其生存创造了条件。

 

  “对于‘专利流氓’我们既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为何‘专利流氓’没有将触角大规模延伸到中国,说明目前中国的环境和土壤还没有为‘专利流氓’提供生存的基础。如果真正产生了‘专利流氓’,反倒说明我们的知识产权环境有所改善。”宋柳平表示,目前,全球90%的“专利流氓”在美国,10%在欧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14年“专利流氓”10大目标公司中,华为公司进入榜单。此外,我国的中兴通讯和联想等公司也在不断遭到非专利实体公司的专利侵权诉讼。

 

  深圳市崇德广业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唐广良表示,尽管“专利流氓”目前在我国还未大规模出现,但在理性看待“专利流氓”的同时,国内企业切勿掉以轻心,要随时警惕“专利流氓”,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的专利战略和专利预警体系,密切关注行业内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情况。


来源:知识产权报